本篇文章2114字,读完约5分钟

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100多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近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刊出这一结论后,立即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虽质疑声音不断,但也引发了人们对 中国制造 的有关思考。 对此,以专门研发、生产灭蚊类产品而尤为知名的企业格林盈璐表示, 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大而不强,一度被称为 世界工厂 。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逐渐走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也随之进入瓶颈期。劳动力带来的经济效益将逐渐向着企业核心技术以及原创能力上转移。 作为一个仅成立六年的企业,格林盈璐目前已占据灭蚊灯电商市场销量的60%。并且拥有专利3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德国、日本等国际专利。不少媒体也对 格林盈璐灭蚊灯产品入驻多国商超、卖场 的消息多有关注。 一个研发灭蚊灯的中国企业在短时间内走出国门,靠的是什么呢?想来这的确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原创之路走得通吗? 说起灭蚊产品,这一细分领域中,仅灭蚊灯品牌便不下百家。以电商平台天猫商城为例,目前既有品牌151个,产品数量1797款,格林盈璐灭蚊灯的人气、销量、综合排名排第一。以gm903灭蚊灯销售情况为例,格林盈璐天猫单店月销13000多件,天猫dsr评分在4.8以上。 而日前搭乘 京东618 的东风,格林盈璐又着实火了一把。据新浪网报道, 格林盈璐被京东商城作为年中大促的 618推荐必败品。 对于消费市场以及渠道方面的肯定,格林盈璐方面表示,源于企业 不断开发自身原创能力以及对原创精神的坚守。 但 树大招风 ,格林盈璐也曾一度陷入 山寨门 的尴尬境地。 值得玩味的是, 虽然遭遇抄袭,但在同类产品销量对比中,格林盈璐却连续3年始终保持着销售冠军的记录。 格林盈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是怎么回事? 格林盈璐的分析是 模仿者多以 三无企业 为主,仿造业内知名品牌的外观搞起价格欺骗。 殊不知品质家电不论是技术研发、设计投入,还是在原材料选择等方面,背后都有一笔高昂的资金、人力、场地等成本投入。背后的风险系数很高,但是不投入怎么能有产出?在原创能力的开拓上,我们确实非常执着,格林盈璐在业内能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也是我们咬牙坚持过来的。 一盏小小的灭蚊灯,格林盈璐在5年里进行了4次迭代,据了解,格林盈璐今年又推出了一款粘捕式捕虫器,首创同类产品中 双管齐下 的时代。 只有敢投,才会敢创;只有敢创,才会有新。 有人提到小米科技,2014年销售业绩743亿元,2015年席卷印度市场。 几乎整个中国都知道小米的产品很厉害,对产品的原创投入上一直用力很猛,且不说手机,仅一款插线板的研发费用就敢投进去一千多万。 copy可以是一种捷径,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不断坚持对原创能力的开拓,或许将会赢得更多的机会。 原创之路能 走出去 吗? 近年来,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曾在瓶颈期中挣扎过的中国制造业似乎又看见了新的曙光。机遇面前,留给各个企业的机会并不均等。趁着 一带一路 的政策大势,成就一番作为成为不少企业的头等大事。 不过,早在 一带一路 战略出台的6年前,格林盈璐已开始在国际市场中崭露头角。据数据统计,格林盈璐已累计为美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在谈及 一带一路 战略需要什么样的中国企业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曾表示,不仅是产品与技术的碰撞与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精神层面的坚持与分享。 对此,格林盈璐方面也表示赞同,将 关注生活,为您而想 的品牌理念称之 最根本的指导 。 既有产品怎么迭代,新产品怎么研发,都不是一拍脑门就冒出来的。 格林盈璐方面强调, 如果没有对消费市场充足的摸底调研,对消费需求的准确观察。 举例来说,格林盈璐灭蚊灯 靠光线变化自动控制开关机的 懒人模式 ,源自分析消费者反馈信息中的 潜在诉求 。 除此之外,与国际知名的技术团队合作,格林盈璐方面表示, 师夷长技 使其产品与技术的研创能力, 总能有所突破。 众所周知,凭借靠劳动力集中的优势,不少中国企业靠接外来订单,日子也挺滋润。只不过,引发世界各国关注的 中国制造2025 提出之后,单纯指望 靠手艺吃饭 ,前路只能是 蜀道难 。 美国《世界日报》曾刊文《中资企业要关注全球化形象》指出, 从追求自身经济发展,到在世界经贸体系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中国企业正值转型期,如何从量的优势过度到质的优势,是中国企业现阶段所应思考的课题。 早出了几年国 的格林盈璐对此深有洞察,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会只在国内范围展开,世界市场被完全打通是迟早的事。 对中国企业的而言,挑战的难度将可能从lv.1直接飙至最高级, 对当前中国制造业来说,如何精于创造,这是需要好好琢磨的方向。 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 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试图从低端制造业转向创新型产业,这似乎意味着,原创能力将成为各个领域内企业所必备的 硬指标 。 毕竟,在这个看似最好的,又遍布未知的挑战的时代,从 制造 迈向 创造 该如何稳妥地走下去,或许这正是每个中国企业都想知道,也都在寻找的答案。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从“制造”迈向“创造” 凭什么看格林盈璐?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1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