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5字,读完约6分钟
政务公开的实效性突出,有必要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的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绩,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提升公开质量、回应的规范性、解释的质量和回应的水平。
关键领域信息披露效果突出,披露质量有待提高。
评估报告显示,在上级机关的不断要求和监督下,各级政府在规范性文件、财务信息、涉及权力运行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显著成效。
评价发现,18个省政府在其门户网站或政府法律办公室网站上公布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和审查目录。五个计划单列市政府都公布了已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评价股还评价了各行政机关披露该部2013年决算、2014年预算和2013年三项公共资金决算的情况。报告显示,在国务院各部门中,除了公务员局的预算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集中编制,煤矿安全监察局纳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集中编制外,项目组可以查询2014年51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和说明,2013年49个部门的部门决算和说明。 以及在门户网站或通过其他网站对2013年44个部门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详细描述。 在地方政府中,12个省级政府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2014年预算信息和13个省级政府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2013年决算信息可以在门户网站上找到。其他地方政府普遍在本级财政部门(局)网站上披露预算和决算信息。
评价报告还指出了关键领域信息披露的不足,主要是因为网站披露的精细化程度不理想。例如,在规范性文件公开方面,许多门户网站栏目设置不合理,许多具有规范性文件性质的栏目并存,公众查询无所适从。行政机关的部分规范性文件随意放置,不利于公众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影响公众效果。
该报告还指出,一些信息的发布有自己的方式。报告以《行政审批项目清单》的发布为例,指出部分行政机关门户网站发布的《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已经过时,没有根据最新改革结果进行更新。为此,评价报告建议进一步明确自愿披露的范围和标准,并公布名单,以便为下级机关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信息公开申请渠道畅通,回复规范性有待提高。
评估报告显示,绝大多数部门申请的公开渠道畅通。从2014年11月20日开始,项目组先后以个人名义通过快递和网上申请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国务院各部门通过特快专递发送的申请,随机要求披露本部门的具体信息。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申请内容。对于当地政府,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都可能掌握土地出让金征收信息,项目组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向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其披露过去一年的土地出让金征收情况。地方财政部门也需要披露过去一年通过使用网上申请平台发送申请收取土地出让金的情况。国务院40个部门、20个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4个计划单列市已在时限内做出回应。
然而,评估报告也指出,在实施申请公示制度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一些行政机构只提供部分或一种申请方法。一些行政机构未能按时回复申请。国务院16个部门、11个省级国土部门、国家计划单列市1个国土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回复评估人员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非标准回复也很常见,主要是不提供书面回复,不告知不披露的原因和依据,不告知获得救济的渠道。
对此,评估报告建议,行政部门应规范申请披露流程,确保申请披露指引的准确描述,并保持渠道的多元化和畅通。要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人员配备,配备专职人员处理申请。应建立疑难、重大、复杂的申请咨询机制,遇到疑难申请,邀请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家参与论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口译和应答工作。口译质量和反应水平有待提高。
评估报告显示,许多行政机关非常重视重要政策法规的解释。在国务院的56个部门中,有38个部门在其门户网站上设立了解释政策和法规的专栏。至于地方政府,各计划单列市政府都在门户网站上设立了政策解释专栏,有26个省级政府设立了这一专栏。
评价报告还指出,各级行政机关越来越重视积极应对社会关切。评估报告显示,许多行政机关非常重视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强调回应的及时性,能够综合运用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做出积极回应。
然而,评价报告也指出,解释和回应的质量差,限制了政府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例如,项目组对评估对象的解释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些行政机关的政策解释栏目转载了大量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解释,地方文件的解释信息相对有限。此外,行政机关发布的解释大多来自地方新闻媒体的不同角度报道,缺乏政府指导下的综合解释。此外,大多数解释只是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说明复制到互联网上,不仅形式不灵活,而且信息量非常有限。
在应对社会关注方面,仍然缺乏实质性内容的应对模式,这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引发了更多的疑虑和不信任,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事实上,尽管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就其对社会问题的反应发表了很多意见,但它们往往没有就公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
作为回应,评估报告建议行政机构需要养成主动直言的习惯,以使政府形象更加开放。各行政机关应在政府网站上公开信息,同时养成使用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等的习惯。主动说出。也要改变僵化冰冷的声音制作方式,充分利用动画等传播手段,使宣传更加生动,拉近与民众的距离。特别是要加强舆情监测,将发布前的舆情风险预测与发布后的积极应对紧密结合起来。重要信息发布前,应制定舆论应对计划,积极掌握话语权。(记者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