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9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大量的中国病人走出国门,海外医疗俨然成为了 香饽饽 。国外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药物,有更为丰富的医疗资源,就医不用排队,诸多原因,造就了 海外医疗热 的出现。但是,海外医疗真的可以给所有病人带来希望吗?高昂的费用、旅途的颠簸、异国他乡的孤独,限制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该如何理性地看待海外医疗? 当自己或家人身患绝症时,是挤到北上广的大医院忍受拥挤不堪的就医环境,还是远赴美国做最后一搏?最近几年,随着海外医疗市场的开放,不少有钱又任性的人面临这个问题时,选择了后者。 中国人早已可以狂扫国外奢侈品,当然也有实力享受发达国家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很多人都在将海外医疗市场看成 香饽饽 时,甚至带动了海外医疗服务行业做的兴起,然而,现实未必有预期的那样乐观。健康界采访发现,如果资本抱着想要大赚一笔的想法将钱投入海外医疗领域,似乎不太容易 梦想成真 。 现状:出国看病人数增长迅猛 去年,一篇关于《一个杭州人在美国求医经历》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传播。这位网名为 倾心2007 的70后太太,讲述了她的丈夫被诊断为脊柱肿瘤,初诊时手术概率几乎为零,于是赴美治疗并治愈的过程。这个故事被热议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生大病时,除了 全国人民奔协和 之外,还有赴美就医这个高大上的选择。 其实,早在若干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人涉足这个领域,成为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时间回溯到2010年,蔡强创办了盛诺一家。2011年,盛诺一家曾在国内高收入人群中做过调研,发现在这部分人群中,知道 患重病可以去出国去治 的人只有3%。随后,有机构2014年的统计显示,目前这个数字大约已经上升至40%,全年赴美就医的人数也从2011年的不足200人升至3000人左右。中国人平均在国外的医疗花费是15万美元,70%为肿瘤患者,20%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7%为骨科,另外3%为其他疾病。美国强有力的排在海外医疗目的地的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日本。 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的医患关系让高收入患者希望寻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 蔡强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说,在治疗癌症方面,美国确实有很多新药,比如治疗肺鳞癌的pd1药物已经在美国上市,但中国还没有。 困境:无序竞争或将关闭中国人赴美就医大门 资本市场的嗅觉永远早于事件。就在大多数人都以为带人出国看病这个市场是块 大蛋糕 的时候,大量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此刻蔡强却感到了不寒而栗。让他后背发凉的不是行业内竞争加剧,而是一些竞争对手毫无底线地招揽业务。 由于赴美就医多为癌症患者,盛诺一家对每一位患者都会在协议中将风险进行表述,包括在路途中会出现的意外,甚至不排除在美国去世的可能。蔡强坦言,很多后来进入这个领域的机构无法提供专业服务,一些做法没有底线,比如只负责把患者和家属带到美国而没有后续的服务,或是后续服务完全外包,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还有些机构不会带患者去美国的大医院,而是送到一些小诊所,让患者身心备受煎熬。 众所周知,良性竞争会促进行业向更好方向发展,无序招揽客户只会抹黑整个行业。理想的状态是,介绍患者赴美就医之前,机构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筛选,病人和家属善良且通情达理,否则就是将一名潜在的 医闹 送去了美国。但如今大多数中介机构都没有筛选患者的程序,一些素质不高的患者踏上美国土地之后,给美国医生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如果继续下去的话,美国很有可能因此关闭为中国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大门,到那时,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都做不下去。 蔡强说。 其实,赴美就医原本是个透明的市场,国内的中介机构也尚属摸索阶段。美国耶鲁大学医院管理学硕士刘宇告诉健康界,很多中介机构抓住中国患者对美国医疗机构认识不清的现状,出现一些类似于欺诈的行为,其中包括标榜自己与美国的哪些大医院是 独一合作 ,但负责任地讲,美国的医疗机构根本没有 独一合作 的协议,任何个人都可以去就诊。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中介机构将一些用在其他行业的营销方式运用到这个领域中,寄希望于通过花言巧语来骗取患者的信任,实际是绝无可能的。原因在于,选择海外医疗的人群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极强的判断力,智商较高,在出国之前也会 货比三家 。会把自己的命交出去的人,很难被忽悠。 预期:理性看待海外医疗,无法出现爆炸式增长 竞争已经对行业造成了显而易见的伤害,当初一腔热忱步入这个行业,如今蔡强也不得不给自己泼上一盆冷水。尽管没有什么力量能让蔡强停下发展的脚步,但行业现状却使他越发趋于理性。蔡强坦言,如果资本抱着大赚一笔的想法跻身于这个领域,恐怕很难实现预期。放眼未来,中国人出国看病人数不会出现爆炸式上涨,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了原因。 第一,看病是本地化活动,患者就医需要家属陪伴,跋山涉水远赴他乡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来说绝非易事;第二,尽管美国诊费较高,但药费却经常低于中国,而很多中国人并不清楚这个事实,在他们眼中,去美国就医所需费用还是个天文数字;第三,对于经济不太宽裕、希望自助办理的患者,可以选择diy方式办理出国看病。最后,也是最显著的原因,小病根本不需要出国看病,在国内就能治好;在国内治疗失败或者没有好的治疗方式的重症患者,本身就十分窄众。 长期关注海外医疗领域的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一名高管认为,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从法律层面上看,与出国就医相关的法律也需要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医疗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我国对医疗和旅游都有相应的规范,但是还没有对医疗旅游出台政策,这方面还是个空白。 该人士同时提到,在医疗保险方面,国际上早已就此形成了固定的代码,每个代码代表患者所患疾病名称以及不同规格的治疗方案,代码对应的就是赔偿额度,患者一旦发生意外,都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而是中国在这方面也比较滞后。 可以看到的是,近几年海外医疗已经出现了细分的市场,比如有的机构把境外体检和旅游结合起来,有的机构做医疗美容,有的机构则专攻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重症医疗,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组建起专业团队、融合资源并打通渠道。有业内人士认为,越做越专或许是未来海外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 (整理自《健康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