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74字,读完约9分钟

《鹿鼎记》中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 例如赵良栋,经天津总兵成为宁夏提督、云贵总督,在清军平定三藩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小说中,赵良栋是天津副将,因性格刚直、不谄媚而被韦小宝赏识,并被提拔为天津总兵。 此后,赵良栋、张勇、王进宝、孙思克4人成为拜把兄弟。 后来康熙帝命追赶韦小宝,危急时刻,赵良栋释放了韦小宝,可谓是尽了兄弟情谊。

《鹿鼎记》剧照

定绥宁夏兵变,攻占四川首府

赵良栋出生于宁夏,祖籍陕西榆林,顺治朝从军,在陕西总督孟乔芳麿之下。 顺治之初,美国拉哈印、丁国栋率领的士兵在甘肃起义,甘肃突然大乱。 那时赵良栋随清军进攻起义军,随张勇镇压起义军,拉拢起义军首领丁国栋。 这也是因为他被提拔到了绿营游击队的职位上。 顺治13年,他和张勇从经略洪承畴入侵南明永历政权,立下了新的功勋。 康熙元年,赵良栋被提拔为云南广罗总兵,平定了当地土司的抵抗。 康熙四年,调任贵州平远总兵,那时赵良栋的父亲去世,赵良栋想回家守制,但吴三桂认为没有完全击败贵州土司,不允许回家。 后来,在别人的调解下,赵良栋回家守制,但与吴三桂的关系恶化,结下了怨恨。

康熙八年,赵良栋守制完成,被调到山西大同总兵,康熙十一年被调到天津总兵。 康熙朝三藩之乱爆发后,在吴三桂的积极联系,陕西提督王辅臣决定反清,陕西许多地方被叛军占领,清朝在陕西的统治崩溃。 那时甘肃提督张勇忠于清朝,积极率兵攻击王辅臣叛军,连续获得胜利。 王辅臣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唆使宁夏镇士兵杀害宁夏总兵陈福,陕西、甘肃的局面再次恶化。 面对变局,甘肃提督张勇建议康熙帝将赵良栋从天津总兵任调回甘肃,康熙帝批准了这一建议,特设宁夏提督一职,从赵良栋卸任。 赵良栋到达后,一方面积极绥服叛乱士兵,不激化矛盾,安抚城市内士兵,暗中调查叛乱情况,另一方面派遣城市内士兵到外地防御王辅臣军队,分散宁夏叛军力量。 随后,赵良栋领兵逮捕了带头叛乱的参将熊虎、总刘德、士兵陈进忠等,诬告康熙帝将其处决。 赵良栋没有进行“连坐”,而是宣布免除其他随从的责任,军心很快稳定下来。 宁夏士兵非但没有成为叛军,反而成为王辅臣平定叛军的主力之一。

三藩乱形势图(前期)

之后,赵良栋率领宁夏士兵积极参与了平定王辅臣叛乱的战争。 由于满洲军、蒙古军、绿营兵大军聚集,王辅臣被清军包围,不得不在甘肃平凉集结大军与清朝长时间对峙,等待吴三桂援军。 吴三桂得知王辅臣被困后,立即下令四川叛军北上援助王辅臣。 康熙帝也知道吴三桂必然支援,所以命令宁夏提督赵良栋和平凉提督王进宝南下反抗吴三桂军队。 之后,赵良栋和王进宝一起带兵进攻吴三桂军。 赵良栋多次打败敌军,夺回惠县,但王进宝进攻汉中,最终在赵良栋会师和陕西宁羌族,成功将吴三桂军和王辅臣军隔绝。 凭借此战功,赵良栋被授予将军勋爵,并担任宁夏提督。 成功隔绝四川和陕甘的叛军,对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具有决定性意义,三藩之乱最终被南方遏制,处于形胜之地的陕甘地区,最终是清朝的一切。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病逝,其子吴世璞在大臣的辅佐下继续与清朝对抗。 康熙十九年,赵良栋和王进宝出兵攻击四川“吴军”。 “吴军”以江为障碍,在江上列兵,造势。 那时河水暴涨,赵良栋军过不了河,“吴军”用大炮轰击清军阵地,战争胶着。 对此,赵良栋对士兵说。 “我指的地方,你们必须跟上。 撤退者全部斩首。 ”。 赵良栋身穿重甲、马,带兵强攻“吴军”。 “吴军”被清军来袭,开枪迎击,许多清军士兵被中炮打垮,但在赵良栋的带领下,清军无畏地继续进攻,“吴军”看到清军如此勇猛,赶紧撤退。 之后赵良栋领兵在石峡沟、青箐山、龙安府、绵竹等地击败“吴军”,乘势占领四川成都,但此时赵良栋领兵出击仅10天,进军神速、战功卓越。

赵良栋是清军攻占昆明城的第一位功臣

清军占领广西、四川等地后,包围昆明城,但未能控制昆明湖(现滇池),“吴军”继续补给,在昆明坚固的城堡与清军对峙数月。 康熙帝得知数十万满汉军在昆明城前游荡毫无进展,大为不满。 赵良栋到达前线后,很快发现了“吴军”补给线这个漏洞,对八旗将军彰泰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清军太分散,状态不好,前后不能呼应。 其次,“吴军”还存在于城外据点,“吴军”可以通过据点输送粮食,必须占领这些据点,才能迫使“吴军”投降。 三是政策应该宽泛,收复昆明后,不能奴役城里人。 否则守城兵肯定不会听后投降。 但是,满人统帅彰泰不主张马上进攻,而是想打持久战,对赵良栋说。 “皇帝养活的满洲,不能轻而易举地前进,不能交给敌人。 尔兵远道而来,应该休养,怎么会造成它的损伤? ”。 说白了,彰泰胆小不自信,害怕八旗兵死伤。

赵良栋从陕西甘经四川到云南,正是英雄气概、士气高涨的时候。 他以为彰泰胆小,自己带着绿营士兵与吴军血战,终于占领了昆明胜利桥。 看到赵良栋夺走了战功,彰泰告诉他。 “尔兵已经累了,应该贯彻一时,让总督蔡毓荣带兵守护。 ”。 赵良栋拒绝服从,说:“我殊死搏斗得到的地方,愿意和别人放哨吗? ”。 由于赵良栋拔掉昆明外围,切断昆明城守军的水路,清军开始全线施压,到达昆明城下。

昆明的粮道已经断了,“吴军”士气低落,变成瓮中之鳖,不得不带兵出城突围,却被清军在桂花寺打败。 吴世璞看到此情,知道已经是穷途末路,他们吊梁自尽,昆明市内其他士兵随后向清军投降。 从此,云南基本恢复了。 清军进入昆明城后,看到吴三桂囤积了大量金银财宝,表现出贪婪的样子,抢劫财宝和妇女,称“独良栋什么也没拿,战争所的部队一点也没犯”,可见赵良栋治军严明,有良将之风。

三藩之乱形势图(后期)

性质偏执,无气量,浮沉于淮海

“三藩之乱”清军进攻四川时,赵良栋与将军吴丹不和,吴丹是大学士明珠的侄子。 纳明珠知道赵良栋和吴丹不和,他们授权兵部,没有看到他的战功。 而清将吴丹和朱衣客因支援建昌失利,在赵良栋被疏远弹劾,康熙帝将朱衣客逮捕在刑部。 朱衣客去北京后,觉得失利的原因是赵良栋发给自己的士兵太少,没有支援自己。 与赵良栋关系不好王进宝也替朱衣客向康熙帝解释,认为朱衣客士兵太少,支援建昌心有余而力不足,赵良栋负有首要责任,赵良栋知道后也要攻占王进宝。 由于三藩尚未完全平定,诸将已经开始竞相功成身退,康熙帝下令相关人士等后来到京面质。

平定云南后,赵良栋、王进宝、朱衣客到北京见康熙帝,康熙帝认为赵良栋和王进宝有功过,责怪“二大致不知道私怒攻计”。 后来康熙帝再三决定奴役朱衣客,吴丹免职,剥夺赵良栋将军爵位,改为锋仪使。 后来赵良栋很郁闷。 康熙二十二年,赵良栋再次“疏陈战功”,但廷议认为赵良栋在平定三藩方面功过相抵,不宜晋封,他为此“求病归位”。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觉得赵良栋是平定三藩的重要功臣,功过相抵似乎对他不公平,恢复了他的将军头衔和总督职务。 但是赵良栋觉得还不够。 康熙二十七年,赵良栋在观影时“从陈战功回归”。 康熙帝认为他偏执,把他解职后让他回甘肃宁夏老家养老。

康熙三十二年,那时清朝西北地区面临沙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威胁,赵良栋是宁夏人,曾在宁夏任职,康熙帝又让宁夏临时总兵回去。 康熙三十三年,赵良栋和清军一起防御加尔丹。 之后康熙帝叫赵良栋来东京。 那时赵良栋再次向康熙帝反映自己当年的军功被大将军图海、彰泰及大学士纳兰明珠忽视,感到不满。 康熙帝看到他又说这件事,“责其楚门,犹生疏”。 赵良栋在北京期间,康熙帝“乞田宅”也有御史横翔麟弹劾他的傲慢,康熙帝没有给他赵良栋治罪,但给他两千两白银,让他回宁夏。

四、康熙、雍正、干隆诸帝没有忘记赵良栋的功

康熙三十六年,赵良栋病死于宁夏,享年七十七岁。 那时康熙帝亲自征服榆林,得知赵良栋病死在宁夏,非常感叹。 康熙帝下诏说:“栋伟男子,有功底,性情急躁,与人不和,每次奏事,说话都很粗鲁。 朕保全功臣,始终优容,凡事求饶。 ”康熙帝一边承认赵良栋是个难得的将才,一边批判赵良栋处处与人作对的狭隘心胸。 之后康熙帝抵达宁夏,特命“皇长子允禔为其丧”,赐祭葬,赐谥号“襄忠”。 表示康熙帝对赵良栋的人的肯定和在意。

雍正帝即位后,也没有忘记赵良栋,雍正帝评价赵良栋。 “像勇略将军赵良栋一样,是心王室,忠勇素着,始终是宣力。 用隆恩异数,试验超过等伦。 ”赵良栋之子赵弘燮担任河南巡抚和直隶总督,后来参与了钱粮损失空事件。 赵弘燮去世后,雍正帝宣布此事,批评赵弘燮,但称“赵氏子孙,忍负国恩,皇考和朕宁忍负功臣子孙啊”,最终加以赦免,选择“示朕优眷功臣之至意”。

干隆帝在读圣祖实录时也深受赵良栋等人的感动,他说:“过去征讨三藩时,将其用于战场,功绩最显著的是陈福、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等人。” 因此,干隆四十七年,干隆帝追赠赵良栋为“一等伯,世袭无差别替代”。

另外,赵良栋的另一个儿子赵弘灿在康熙朝担任浙江提督、两广总督、兵部尚书,赵氏的子孙可谓官家世家。

赵良栋像

参考资料

昭先生:《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

德洪:《平定三逆方略》,台湾:大通书局

官修:《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韦小宝的拜把兄弟赵良栋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