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48字,读完约13分钟

1938年,抗日战争困难时期,陆军大学奉命从湖南桃源县迁往贵州遵义。 校长蒋百里(蒋方震,字百里)本来就有心脏病,为抗日、迁校操劳生病。 从衡山出发时他的心跳已经超过了100次。 到桂林后被邀请演讲或来访,身体不舒服。 到柳州后晚上出了冷汗,之后胸口痛,汗流不止。 勉强到达宜山县后,于11月4日晚9点50分,因心脏麻痹去世。 年57岁,未支付抗日志。

蒋百里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名的成绩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但从官到陆军大将都没有带兵杀敌的一生无党无派,但是被北洋政府、民国政府重用的更是毫无厘头之嫌,他作为职业军人撰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与胡适、徐志摩等人一起创办了新月社( )

章铉《挽百里》诗《谈兵略带儒雅气息,入世偏留狷介风》可谓中肯论断,蒋百里也讲述了文亦武、半文半武、不文不武的不自然人生。

足以改变人生的奇遇

蒋百里的传奇人生可能从他父亲说起。 蒋家是浙江省海宁县硕石镇的大族,父亲蒋学烽天生有软骨病,因右臂残疾而被家人厌恶。 蒋学烺打算离家,去庙里出家。 如果蒋学烺离开家,后面百里无事。

上天自己安排。 蒋学烺在途中受父亲医生挚友的推荐进入家中,不仅传授了医术,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他了。 他们的孩子出生于光绪八年( 1882年)。 这就是蒋百里。

蒋百里13岁时,父亲学烽病逝。 孤儿寡母,生活穷困。 但是,蒋百里的童年是在勤奋的学习中度过的,他说:“在荧光下,机器的抒情声与书的声音是相称的。” 18岁了,蒋百里考了中秀才。 家里很穷,蒋百里不能继续学习,只能去补习班当老师。

一天,民在隔壁的县桐乡当补习班老师,所以蒋百里去拜访朋友。 因为老百姓碰巧很忙,蒋百里在桌子上看县令的“观风卷”,也就是新任县令发给当地文化人的摸索试卷,目的是发现人才。 蒋百里把题目抄下来带回去,做好就拿出来。 结果,蒋百里考了超等第一。 县令方雨亭大加赞赏,请他去邻县见面。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方县令资助蒋百里进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所有费用由他承担。 这次奇遇,由此改变了蒋百里的人生。

《浙江潮》第一期

求书院创办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创立者是当时的杭州知府林迪臣,优秀的学生是林知府支援日本留学的。 1901年秋,林知府、方县令两人干禄出钱,支援蒋百里在日本留学。 当时的留洋是生死两重天的,国民总是因为“有父母,不出远门”而发出谴责的声音,但蒋百里的母亲态度坚定,支持独生子女跟风出远门。 120年前,中国浙江农村的老妇人,其见识,那是了不起的。 如果妈妈是那样的话,想都想不出来也不行!

蒋百里来日本先进入成城学校,1904年进入军校第三期,同期的中国同学有李烈钧、张澜、许崇智、蒋尊簋等。 当时蔡锷、张孝准、蒋百里被称为日本士官学校“中国三杰”。 步兵科的蒋百里很勤奋,除了步兵课程外,还对骑兵等其他科目有很深的心得。 他骑马不用鞭子、马鞍和缰绳。 几年后,在德军实习,德国教官看着他走路的步伐,评价他精通骑术。

在当时的日本,革命党和维新派相互竞争激烈,试图吸引留学生。 蒋百里组织浙江籍留日学生会,创办《浙江潮》刊物,推广西方先进思想,指点江山,一时风流。 他与蔡锷结下生死之交,通过蔡锷拜梁启超为师。

我可能缺少父爱。 我是蒋百里特别崇师。 他的一生也因老师而起伏不定。

张宗祥(字签声,号冷僧)

认识蒋百里少年,一起勤奋学习。

文采高强,名列全村。

成长各有贡献,在埼石镇流传

“文中有张冷僧,武中有蒋百里”。

一个事实是,蒋百里没有加入革命党,一生无党无派。 这决定了他作为军人不会受到最高层的期待。 因为蒋百里总是“局外人”。

1905年,蒋百里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根据军官学校的惯例,第一名由天皇恩赐。 蒋百里得到了这个荣誉,日本学生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因此,从第4期开始,军官学校的部分课程中中日学生分别上课,以免第一名被中国人夺走。

想想他有多努力聪明。 在国内他学过法语和英语,到日本后先过语言关,再过体力关,战胜了所有中日精英,1906年肩负着荣誉回来。 这时的蒋百里等留日学生,就像镀金一样闪耀。 如果选择得当,人生是有限的。

总是“局外人”

这时,蒋百里是求是学堂的老师陈仲恕担任盛京将军(后改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幕府,在他的推荐下,蒋百里担任训练新军的总参谋长,年仅24岁突然达到高位。

三杰的另一个杰张孝准也去了东北。 蔡锷被邀请到江西、湖南、广西。 广西巡抚李经羲晋升云贵总督,蔡锷受召协统(注:相当于旅长)。 这次的选择,对他们留学生来说,不分优劣,是各省的抢手货。

蔡锷(左)、蒋百里(右)

但之后,蒋百里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问题。 清朝走向末路之际,新旧矛盾尖锐。 蒋百里是新军代表,臭名昭著的张勋和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作为旧军阀代表,把蒋百里视为眼中钉。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蒋百里躲在德国第七军担任实习连长,宣统二年( 1910年)回国,在朝廷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手下担任管掌(大队长)。

第二年,宣统3年( 1911年),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奏上敕,蒋百里派往奉天任用为二货之源(副部级)。 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选择不同,人生不同。 如果不清楚第一次去东北,下次再跳火坑是不明智的。 或者,蒋百里感情太重,不能给老师陈仲恕和老上司赵尔巽面子。 或者说,蒋百里对张勋、张作霖等心黑手辛认识不足。 兵,诡道也。 不理智的决定是谈兵大忌。 果然,这次去的话,差点就重要了。


武昌起义

8月19日,武昌起义爆发。 防营指挥张作霖等老军阀,趁机插手蒋百里,蒋百里坐火车向南逃跑,幸运地在洗手间逃过一劫。 回国6年,留日、蔡锷等人此时已经是掌握兵权的诸侯,蒋百里总算保住了一条命回到了原点。

性格决定命运,蒋百里的性格可能优点是做文员,但做军政工作会吃亏。 1912年,取得革命果实的袁世凯提议,陆军部总长段祺瑞任命蒋百里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 袁世凯想召集外国新人平衡他北洋的老班底,但对蒋百里只是利用。 陆军部总长段祺瑞等人已经尾大不掉,袁世凯器量大的人有很多阻碍。 这样,蒋百里在北洋政府中两头都不顺眼,始终是“客人”。 看起来很尊敬,但实际上是外人。

但蒋百里不这么认为。 凭借满腔的热血和才华,他想拥有平台解放自己。 保定军官是他心中开展大计划的平台。 蒋百里还像个年轻的书生,对着1500名军校学生发表施政演讲。 “方震不称职,要自杀感谢天下! ”。 说话没有任何余地。

军队没有戏言! 很快,牛皮长大了,需要兑现。 蒋百里想按照德日惯例,把军校变成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摇篮,其心为嘉。 但是,这需要一个大前提。 现代化的社会背景和现代化的政府。 你对那时的北洋政府有期待吗? 他们忙于内战,财政拮据,所以哪笔钱在军校? 多次要求经费,陆军部劝告维持现状不要太先进地改革。 蒋百里负气辞职,袁世凯不批。 虽然向陆军省催款,但是没有结果。

1912年6月18日凌晨5点,蒋百里集中全校师生训话,愤怒开枪自杀。 袁世凯总统知道反复跺脚,请日本公使派遣最好的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幸运的是子弹没击中要害,蒋百里又捡了一条命。 以工作理由自豪,也是学者的志气吧。

蒋百里和夫人蒋左梅的照片

养病期间,蒋百里赢得了日本护士佐藤屋登的芳心,和美女结婚回家。 因为爱梅,把中国名字改为蒋左梅。 蒋百里本有一位前配夫人,名叫查品珍,是金庸的同宗阿姨,蒋百里在日本留学回国时结婚。 怎么看,怎么成为名师。

随后,蒋百里被袁世凯任命在总统府参加会议,与被拘留在北京的蔡锷同事。 两人都是人事管理“控制录用”的干部。 随后袁世凯暴露野心,蔡锷高举义旗重建共和国。 蒋百里也南下反对袁氏。 伸张大义不徇私情,赢得赞誉。 当然,有梁启超煽动的一大因素。

蔡锷志中期得了不治之症,病逝日本。 1917年,蒋百里父母将蔡锷送往湖南岳麓山安葬。 为了友谊帮助棺材,得到了另一个认可。

蔡锷将军画像

袁世凯死后,蒋百里担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 这是他人生的拐点,他为什么不知道转弯? 既然离开了北洋政府,为什么又回到总统府呢? 日本留学没有加入孙中山的革命党,时代落后了一步。 辛亥革命后,也要在北京呆很久,这是令人费解的。

事实上,蒋百里很看好当时的广州革命政府,让自己的学生朋友投降,但自己没有行动。 理由依然是梁启超。 这时梁启超是段祺瑞的大红人,师亦友梁启超把蒋百里吸引到北京。 但是没落的政治集团没有前途,很快祺瑞崩溃了。 梁启超的政治梦想终于破灭,宣布专心研究学问。

梁启超政治失意后,1918年至1919年去欧洲考察,同样失意的蒋百里全程参与。 这是令人费解的。 文人梁启超成为国学大师。 你蒋百里的军人在做什么? 蒋百里完全生活在老师梁启超的阴影下。 到1925年,除了暂时担任吴佩孚的辩论参谋长外,蒋百里完全成了文人。 蒋百里参加过一次北行、胡适等人和徐志摩发起的“新月社”,和海归公子哥一伙混在一起。 期间,他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 梁启超创序时不能停笔。 序言比原书长,改为《清代学术概论》一书,写了序言。 这件事一时成了文坛的美谈。 但是,对职业军人来说,这不是开玩笑。

蒋百里回国20年,在北洋政府中耗尽,苟延残喘,不立其木,只落其经历和虚名。 根本原因是找错人,找错门。 满腹才华无处不在,把自己和文人雅士混为一谈。 忌讳政治啊。 以才能自居,尽情抒情为骚客们,谁都会说:“然后去作词! ”。 排斥心。

这决定了这类人物的悲剧命运。

匹夫无罪,怀其罪。 天赋,这个时候真是牵引了。 发生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北伐等重大历史事件,蒋百里是旁观者。 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向刘文岛准备专车迎接蒋百里进入南京,多次长谈,文案很少涉及军事。 因为有他的无党派身份,所以不能重用。 不自然!

蒋介石百里有外见,蒋百里的心也没有把蒋介石当自己人。 1929年,蒋百里的学生唐生智通电,逼迫蒋介石下野,当局在蒋百里家搜查电台和嫌疑共犯的手稿,蒋百里被监禁。 之后,在说了很多话之后被释放了。 未来几年,蒋百里不入蒋介石法眼,几乎被晾在一边。

机上空谈:“国防论”

1936年底,蒋百里奉命出国考察并回来报到,蒋介石委托在西安面谈。 蒋百里12月11日飞抵西安,张学良、杨虎城12日晚设宴招待中央要人,13日早晨发生西安事变,蒋百里稀里与蒋介石一同被俘。 这次与蒋介石的共患难,改变了蒋百里边缘化的立场。

当时,日本的侵略形势迫在眉睫,蒋百里秘密视察全国各地的防卫活动,呼吁建立中国空军队,进行陆海空联合作战。 “七七事变”以后,蒋百里、周恩来、胡适等30余人就任国防参议员。

蒋百里的《国防论》

他首先是抗日需要持久战的人物

早在1923年,蒋百里就认为中国东南低平的地形容易保护。 “将来在对日作战中,津浦、平汉两条线必然会被敌军占领。 现代国防应以三阳为根据地,即洛阳、襄阳和衡阳。 ”。 1937年,蒋百里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文案集中在重要着作《国防论》上,大力提倡瑞士民兵制,瞒着农业,在广大农村进行游击战,发挥中国成年人多的优势,“拖累”敌人。 着作出版后轰动一时。

也许是蒋百里的军事理论影响太大了,也许是蒋百里与自己有着共患难的友情。 蒋介石突然认为蒋百里是陆军大学校长的最佳人选。 北伐以来,校长一职一直由蒋介石本人兼任。 蒋关系先有西安事变共患难,后面对强敌齐发主战。 蒋百里的抗战战略,在西南大山抵消日军武器特点,延长日军南北两条线出击战线,使全国总动员人打仗等军事思想,深得蒋介石的认同。 可惜蒋介石重用蒋百里不到一年,“碎石才子”蒋百里殉职。

蒋百里去世,举国哀悼,

重庆各界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主祭。

“国民政府”明文称赞,将蒋百里追赠给陆军大将。

1971年,蒋百里的侄子蒋复璁

薛光前主编的《蒋百里先生全集》,

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蒋介石亲为题目签字。

这表明了他对蒋百里先生的许多杂念。

可以安慰蒋百里的是,全民抗日的持久战成了共识。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苦战了八年,最终取得了胜利。

民国大师们的人生痛点不同,为名而误,为情而困,为知而囿,为趣而坏。

蒋百里,疲于才华。

参考文献:

沈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三篇? 《蒋百里先生传》陶菊隐着?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蔡锷自述》深圳新闻集团出版社? 年

《本网》年12月27日“钱学森徐志摩琼瑶金庸‘全家亲’金庸族亲画像曝光”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不自然人生蒋百里:一个不受重用的陆大校长”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