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2字,读完约2分钟
英国《金融时报》9月21日撰文《印度是下一个世界工厂?》,分析了中国和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
文章称,到2016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总数将开始下降。目前已经显现出劳动力市场日益趋紧的征兆,要求加薪等一连串劳资纠纷和罢工事件震撼了全国。这些动荡促使人们就中国是否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展开争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2004年就已经进入拐点,当时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然而,也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能很快就将进入拐点,这是基于人口增长新动向以及独生子女政策为判断。同时,经济学家们担心,劳动力供应趋紧将导致经济增长减速和通胀抬头。有估计称,中国非熟练劳动力若减少5%,将造成gdp增速减少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些印度人从中国的劳动力困局中似乎看到了机会。联合国估计,至2035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5亿,劳动力数量将达10亿。届时,处于工作年龄段(15-59岁)的印度人将占其总人口的65%,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大劳动力市场。随着中国人口总数达到拐点,作为世界工厂的劳动力市场将日益趋紧,中国势必面临一个艰难的调整。但是,考虑到印度欠发达、超负荷运转的基础设施,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轻人,许多分析人士怀疑印度是否真的有能力填补劳动力市场的缺口。许多企业界的高管也担心,届时印度经济是否能够消化如此众多渴望工作、主要来自贫穷农村、很少或根本没有受过培训的年轻人。印度每年有近1300万年轻人加入劳动力大军,但其职业培训体系每年只能培训310万人,许多年轻人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技能。
印度经济研究机构indicus analytics的创始董事拉维什•班达里表示,印度十有八九无法从中国劳动力增长减缓中受益,因为印度还没有为建立像中国那样庞大的制造业做好准备。印度的基础设施有限、且过于昂贵,人力资源基础也不够雄厚。印度没有多少真正受过足够教育的人,印度的劳动力大多不适合从事中国人擅长的大规模制造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