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0字,读完约5分钟
正如一句农业谚语所说,如果你在夏天有一个好收成,你应该一年到头主动用秋天来弥补夏天。农业部表示,今年中国夏粮总产量将达到新高,预计将实现12个连续增长。特别是今年夏粮高产是在去年高增长基数和今年转型模式的背景下实现的,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转变,为农业转型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夏季粮食连续12个月增长的总体形势已经初步确定
今年冬小麦产量形势良好,夏粮产量有望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持平或略有增加。农业部长韩长福最近说。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今年我国夏粮种植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同时,由于单位面积产量的稳步增长,夏粮收获的总体形势已经决定。
农业部表示,今年夏粮高产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稳定的政策、强化的科技和强有力的防灾。例如,国家宣布将继续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价格稳定,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补贴政策。许多好处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及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特别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对实现以虫攻粮目标效果明显;此外,今年的气象条件良好,这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特别是在旱地。
以气候为例,今年是近年来光、水、土相匹配的最佳年份。虽然春天有点冷,但适度的低温有利于控制冬小麦的生长。农业部种植司副司长潘告诉记者,根据监测,今年大部分产区的小麦亩产穗数和穗粒数稳步上升。此外,8000万亩旱地小麦生长相对平衡。
改变方式,创造新的亮点
今年夏粮高产是在去年3.6%的高增长基础上实现的,其中科技贡献很大。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牛中村的村民张在一片轰鸣声中操作着收割机,在看不见的麦田里慢慢地推着。在金色的麦田里,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几台收割机在忙碌着。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等地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在今年的夏收尤为明显,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的投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从注重人力和畜力,再到注重几千年的机械操作。
不久前,我刚从河南信阳回来,6天后收获了500多亩。如今,越来越多的收割机取代了小麦种植者去做农活。张告诉记者。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今年三个夏季已有55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投入生产,比上年增加2万台,其中30多万台已稳定参与跨区域作业。目前,我国冬小麦收获水平超过92%,其中黄淮海主产区稳定在96%以上,这意味着在小麦收获过程中,除了少数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地方,过去弯腰挥镰刀的饮料机已经完全被收割机所取代。
以机代人是中国农业转型的一个方面,从农业组织的角度来看,转型的步伐也在加快。记者在山东省滕州市一个产粮大县采访时发现,一些农民成立了合作社,这使得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相关服务增强,农业更加工业化。
过去,我的合作社种了300亩地,需要从镇上的经销商那里购买化肥。现在,我们合作社种了一万多亩地。因为对化肥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厂家愿意直接给我们发货,这样省去了中间环节,而且价格便宜,服务周到。联合社成员、丰植专业合作社主席刘茜安站在丰收在望的麦田边,向记者讲述了合作社带来的好处。
绿色增产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新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粮大丰收是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大力推进绿色增产的基础上实现的。
实施绿色粮食增产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探索粮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务实举措。据农业部介绍,从今年起,农业部将选择重点地区和作物,解决绿色粮食增产模式中的关键问题,整合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模式,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挖掘粮食产能新潜力,寻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突破。
记者在山东采访时了解到,山东部分地区创新了生物防治方法,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在麦田间隔种植七星瓢虫寄主蓖麻。麦田蚜虫数量增加后,蓖麻将被收获,瓢虫将捕食蚜虫,从而减少田间使用的农药量。
江苏等地鼓励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水肥保持能力,通过财政补贴和奖励替代补贴,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使用商品有机肥后,每亩化肥用量减少10公斤以上,节约50多元。今年,10多亩小麦总共可以节约500多元。江苏省启东市惠平镇的农民蔡汉中算了一笔账。
专家指出,依靠大药、大水、大肥的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还可能带来农药残留等问题,容易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追求资源、投入和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趋势,从最初追求产量到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今天,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从单纯追求高产到高产,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绿色增产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主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福琴说。(记者王宇、潘林清、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