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8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企业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将不可避免地下降,银行贷款行为也容易发生,这将导致踩踏效应,导致大量企业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所谓贷款提款,是指当银行给企业的贷款未能达到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时,银行认为行业不景气,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提前收回贷款。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初,山东物资供销系统最重要的两个企业山东农资和山东棉麻陷入相互保险危机,无力偿还40多亿元贷款,部分银行听风而走,导致20多家债权银行跟进,导致山东物资系统发生贷款危机。
这种贷款危机存在于大宗交易系统中,而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个别地区。自今年初以来,一些银行在集中放贷后的挤兑效应一直很突出。一些地区的银监局已发出通知,提醒人们注意贸易融资风险,并组织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解决贷款风险。
当然,贷款危机仍隐藏在其他行业。4月29日,中国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整体陷入亏损。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同时,大中型重点钢铁企业银行贷款同比下降5%,其中存在银行贷款因素。这意味着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企业面临着业绩损失和资金链紧张的双重压力。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一些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转向民间借贷。高成本使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加速了一些企业的倒闭。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银行贷款的问题已经出现。去年5月,全国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说,仅从去年1月到5月,银行就从钢铁行业借款至少1400亿元。
因此,不难看出,银行的放贷行为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同时,一旦银行放贷,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各银行也会放贷,造成踩踏效应。
平心而论,银行是被迫贷款的,不会故意让企业难堪。银行也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它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该行业陷入衰退,业务运营不可持续,银行难以继续发放贷款。一个企业的命运仍然取决于它自己的奋斗,所以不要把银行贷款的现象归咎于银行。
市场是无情的,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尽快调整经营策略。特别是,企业在融资时不应只想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贷款等金融产品。企业不仅要学会使用各种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产品,还要将融资纳入企业经营规划。例如,当企业面临应收账款规模增大、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时,可以选择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或转让应收账款,或代理收取应收账款,以尽可能回收现金。在可能的情况下,并购也可以进行,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银行来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该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甚至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帮助企业突破。他们不应该盲目跟随贷款的趋势。一旦贷款形成蜂拥效应,银行和企业都会损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