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32字,读完约5分钟
毛泽东对待山头的态度是:承认山头、消灭山头。照顾山头,最终是为了消除山头。元帅和大将最后评定的结果,各时期的首要山头,至少都有元帅和大将各一人,这不是偶然的。l953年,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海军政治实务会议上讲话。
做工作的准备
1952年和1955年进行的干部评级和评定工作,是实行波罗制度的两个重要“铺垫”。 许光达、徐立清等高级将领自发地将标题暂时变为佳话。 但是,一些将军为了争夺标题,毛泽东说:“男性有泪不轻弹。 因为还没到授予标题的时候”。
1952年评定军队干部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政治、物质的坚实基础,军队实行军队无间双龙制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1950年9月成立了掌管全军干部业务的领导机关总干部管理部(简称总干部部),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与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齐名,成为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四总部。 中央军委任命我军优秀政治事业领导人、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为总干部部首任部长,第十三兵团政委赖传珠为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第一兵团政委徐立清为第二副部长。 总干部部设有5处,其中有主管阶级和奖励事业的专业机构的阶级奖励所。 同年10月底,阶级奖励所被调整为阶级奖励抚保所。 1951年底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总干部部编办5局,阶级奖励保养所调整为阶级奖励局和扶养保健局。 1952年8月,经中央军批准,总干部部所属局改称部,阶级奖励局再次调整为阶级奖励部,曹广化出任副部长(缺部长、后曹任部长)。
这一时期,军队高级领导人多次提到了实行军队龙制的必要性。 1950年9月13日,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部管理部全体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等级制度的问题,称:“要建立部队三等九级等级制,尽量在明年的服装上注明等级。”
1951年国庆节晚上,在朝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彭德怀向毛泽东主席发电报提出了国内需要考虑的7项战备事业建议,其中指出:“我们人民解放军来自各个根据地,多项具体制度不一致,目前教育、编制、纪律、内务规则、礼仪十分必要。 长期没有官僚制度,一个难以评定官员,现在采取过渡方法,规定职务识别,在现在的战斗中是必要的。 ”。 彭德怀所说的“官阶制度”是阶级制度,“采取过渡方法”是首先评定等级。
邓小平在1951年西南军区干部实务会议上也表示:“是一个老的什么工作都做不好的团长,是上校阶级,可以拿上校的工资,不工作,他也没有意见。 这比占茅坑不拉屎好”。 短短几十个字,就清楚地说明了阶级与职务、资历、待遇的关系。
为“为实施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1950年11月17日至24日,总干部管理部成立两个多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军干部就业会议,首要讨论了全军干部的评级问题。 会议表明,我军干部首先评定中队连队等军队的等级。 经会议讨论改编的《干部评级业务指示》草案,已提请毛主席批准。 毛泽东委托中革军委副主席刘少奇解决。
1951年2月9日,刘少奇指示说:“在你们的评级指示中,比起使用‘正团级、副团级、准团级’等,似乎让上尉变得简单一些比较好。”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规定人民解放军所属的陆、海、空军各兵种,由所有部队、机关、学校、干部评定。 工作3年的班长,以及有5年军龄的警卫、通讯员、电话人员、侦察员、卫生员、司机、老战士等都可以参加评级。 指出干部的评级是为了适应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 目的:①通过评级,普遍、组织地了解和评价干部,从思想上鼓励干部正确认识自己,克服缺点,发挥优势,纠正错误,提高。 ②便于有计划地提拔干部,调整录用干部。 ③相对统一明确干部等级,特别是对机关、学校、技术等各种干部的待遇问题,要求合理处理,以适应今后机关学校及各兵种的建设要求。 ④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打下初步基础。
《指示》规定了评级标准:必须以德才资标准衡量干部在职,明确其等级。 评级时,德才资三者的相互关系,应以德、才为主,资次之,但必须相互结合,反映干部的全貌和本质。
《指示》明确指出,掌握一点特殊情况大体上对上级干部应区别解决三种情况:①老资格、德才均良好,但过去因客观条件或身体状况的限制,发展迅速者,应妥善照顾。 ②资深、忠于革命,但能力稍弱的人,也必须妥善照顾③资格老,但始终工作不顺利时,不可照顾。 女干部的考核与普通干部相同,但受生理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因此考核时必须给予适当的照顾。 技术干部评级与常规干部标准相同,其才能副本以掌握技术为主,有组织地给予照顾技术干部较高的物质待遇,不等于等级待遇,评级时不应与此混淆。 新入伍知识分子可以参加一年半以上的中学毕业生,参加半年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参加评级。
表明了全军干部的评级是在那一年完成的。 此后,中共中央提出整党任务,为使评级事业为思想、组织做好充分准备,中央军委于1951年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经验,于1952年结合整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