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43字,读完约14分钟
纳兰容若是谁? 这个名字可能像雷一样,也可能像大多数人。 你就算不认识这个人,也听说过十之八九“人生就像第一次看到的一样”吧。 没错,这种流行让你无法避免的话,是来自纳兰容若。
这个身体到底哪里是神圣的? 他住在清朝初年,和康熙爷同辈,最大的身份证是名词人。 去年迎来了333周年,从最近十几年的人气程度来看,被称为现代“文青”的男神也不为过。
2006年,一位叫安意如的女青年出版了两本书。 一本是《当时很普通》,是观赏纳兰语的散文,另一本是《人生如初见》。 网民回忆说,当时市里举行了读书征集活动,“10个读书笔记中收到8个安意如”。
一直以来,笔者在广州图书馆网上随便找“纳兰”,洋洋洒洒300多个书目,不是作品选集、人物传记、学术研究、yy小说、一切。 而与他这一代词坛领导人朱彝尊、陈维崧,搜索结果共不过20多个。 有些书把他和“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仓央嘉措捆绑销售,连身处英国的济慈都无法幸免。
电影也不放过这个大ip,从十几年前的电视剧《烟花三月》《康熙秘史》,到两三年前大热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再到去年出演的舞蹈剧《人生如初见》
纳兰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要认识他,先从名字说起。 很多人把他的“人气”部分归因于他具有棉花般气氛的名字。 在汉族中,四个字的名字很少见。 司马相司马,司马,名字相似。
纳兰容若在纳兰复姓吗? 不是的,因为“纳兰”两个字确实是他的姓。 不,因为他是少数民族。 “纳兰”其实是他姓的中文翻译音,翻译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据我所知,有“娜拉”、“娜拉”、“处理懒惰”。 如果称纳兰容为“指尺懒容若”,就会诗意地消失。 就像好莱坞性感女神门罗一样,翻译成“门罗”就没有味道了。
纳兰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其实他的祖先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来以其灭亡的部落“纳喇”为姓。 后来搬到叶赫河附近建国,号为叶赫。 清王朝最有名的女性慈禧太后是叶赫那拉。 纳兰容若是少数民族,其家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因此也是汉族以前传下来的名字。 他的真名是“成德”,避开皇太子保成的名讳改为“性德”,字很容若。 仰慕汉文化,有时自称“成容若”,是典型的汉名。
说“芳名”,说说这个儿子的身世。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淄尘京国、乌衣门第”,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活脱的偶像剧的男主人所设。 其父是权倾朝野重臣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都检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等要职,在三藩平定之乱中尤其功勋卓著。
纳兰家和清朝的主人爱新觉罗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而言之,容若曾祖父的妹妹是康熙的曾祖母。 容若的母亲姓爱新觉罗,他的外曾祖父和康熙的曾祖父是同一个个体清太祖努尔哈赤。 说人话,容是康熙皇帝的表弟。
虽然只有辉煌的出身什么都没有,但他还是很有才华的。 史料记载,纳兰天资聪颖,埋头求学,22岁进士,仅次于状元、探花、榜眼。 他很会写词,着有《饮水》《侧帽》两本词集,作品《清新秀隈,自然超逸》、《哀愁》(悲伤的情调让冥保无知的人和聪明美丽的人一样感动),和李后主相似,、、。
其友曰诗云“争家家饮水言”,其言通俗晓畅,看到多家媒体转载,不由得联想起白居易和柳永。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他说:“用自然的眼光看事物,用自然的舌头抒情,这是进入中原没有染上汉族的风气,所以才能真正做到,北宋以来,就是一个人。” 这个有地声的评论就像鲜红的钢印,现在所有的提纳兰语都被引用了。
《清史稿》的书影
其实,纳兰还有其他鲜为人知的才能。 应该借用流行语来称呼“斜杠青年”、“宝藏男孩”。 例如,他的着作除了语言外还包括诗、文、赋、杂知、经解,梁启超称赞他为“清初学者第一”。
根据纳兰的恩师徐干学的记述,纳兰的手像神一样,善于制造器物,书画评定造诣也极高。 但如果你已经只是为了纳兰而懦弱的贵公子,那就错了。 许多记载表明,他自幼学习骑射,百发百中,后成为天子的近侍,可谓文武双全。
说到御前侍卫,你脑海里浮现着很多熟悉的形象吗例如《还珠格格》的尔康、《延禧攻略》的傅恒、海兰察。 他们身份高贵,出入宫禁,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得到空,可以和格格,宫女谈恋爱,很惬意。
事实怎么样? “清代侍卫属于皇帝近御之兵,专门负责皇帝及皇宫的安全保卫”、“满洲贵族子弟多被补任,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更是非正黄、镘黄、正白上三旗莫属。 》侍卫政治地位高,经济待遇优越,也是满族子弟晋升阶段,和珅、容若之父明珠都是典型例子。
容若一开始是三等侍卫,很快被提拔为一等,等级变成了正三品。 他的朋友们说:“侍禁阐几年,禁进有常,不失尺度。 炎热的夏天一定要自强,动辄不敢乞求浣沐”、“有指挥,即使不在身边,也几乎不在”、“担心冷静地穿鞋”。 纳兰知道侍奉皇帝一步也不离,拼命思考,谨慎行事,经常担心踏上薄冰。 真的不是美差。
《还珠格格》剧照
《延禧攻略》剧照
纳兰出身望族,才华横溢,也是痴情儿郎,现代的它是万千少女的白马王子。 今天感动网民的,有很多关于他的情爱的文章。
确实,对现代青年来说,“祖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种亡国之痛是无法想象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爽程度是远远不及的。 “茅房矮,溪上青草”的安静适应不相容。 《南屏几夜修成钟》安静的隐忍很难品味。 哪些比较浅?
没有你,ktv的流行曲几乎都会涉及疯狂的男人和怨妇。 这里没有贬低纳兰文学成果的意思。 他出生在富贵温柔的故乡,年岁浅,没有大波,他的话也绝非深广,宏伟。 王国维在《人类的语言》中说语言的边界有大小,但这不能成为衡量优劣的标准。 “下小雨,微风燕子斜”是不是不如“落日旗,马风萧萧”?
那么,笔端无限哀切地流淌的纳朗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明显的是原配的早逝。 他20岁左右和卢氏结婚,琴瑟而鸣,感情非常笃,但妻子几年后去世,从此悼念成为纳兰语的一大主题。 有名的“当时很普通”,来自他的“浣溪沙”,全文如下。
谁读西风一个人凉快? 萧黄叶关闭稀疏窗。
回忆往事构筑残阳。
酒莫惊春睡重,赌本消得泼茶香。
当时很普通。
我们仿佛看到了孤独的背影,在萨沙秋风中颤抖,黄昏受伤。 他可能掠过他嘴唇的边缘。 因为他想起了他所爱的妻子和生前温暖的种种。 她喝醉了,轻轻睡了他的手,怕吓到她。 玩了赌博的游戏,获胜的人兴奋得把茶洒了出来。
但是,他笔锋一变,想起来当时漫不经心的日常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竟是如此珍贵。 重要的是无法重新开始,重要的是侵蚀心灵。 平淡的“当时只是普通的”一句话,在一言不发的地方看到哀切的声音。
《康熙秘史》剧照
他有一本题为《亡妇忌日有感》的《金丝曲》,每当我读完眼泪:
“这种仇恨是什么时候? 滴空层,比起寒冷雨停,埋葬花的天气。 就像三个悠哉的灵魂之梦一样,梦想应该长时间醒来。 材料和人类都觉得无味。 因为没有隔着夜幕的尘埃,所以很冷清,一片埋着担心地。 钿约实际上被抛弃了。
重泉有双鱼的话就送。 认识他多年,乐在其中,依赖任何人。 我整夜都在转,忍受湘弦的重理。 他交朋友。 两个人都很薄命,又担心缘分不好,留在月零风中。 流泪,纸上满是灰尘。 ”
首先,描绘眼前的悲伤景象,然后,一半怨恨恋人的手,让他孤独。 然后,她和死去的妻子打招呼,好像还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着人生。 他自己在现实中辗转难眠,安慰自己又延长了一次前缘,但很快就熄灭了这卑微的希望之火——一辈子不想奢侈,这是多么深深的绝望啊! 最后就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他收敛了感情,回到了冰冷的现实中,眼前飞过的是供养的纸灰。
不仅仅是哀悼死亡,纳兰对于没能实现愿望的初恋,有很多充满了遗憾之情的话。 撇开语言本身不谈,纳兰对女性的深情,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可能不太受尊敬,在其师友的回忆录中也几乎不占篇幅,但无疑符合热衷于讴歌爱情的现代社会。
以上谈到了纳兰上马弓弦雷、临案妙笔生花、深情地对待妻子,难怪人们总是把他当成翩翩美男子。 据悉,剧中纳兰的扮演者并不是眉飞色舞般的小生,《康熙秘史》演员钟汉良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纳兰最好的代言人,并作为配图进入了国语教辅书。 这种“形象普及”一定会使纳兰受到文青,特别是怀春少女的欢迎。
《康熙秘史》剧照
那么,真正的纳兰真的比潘安容貌更好吗? 据笔者所知,纳兰的朋友们追他的时候,没有外貌的描写,只能勉强插手“闲暇的举止”。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说“没有真相”! 没有图……没有。 我怕你看了会幻灭。
据说下禹之鼎所画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容若侍卫小相”是现存唯一可以认定为纳兰真容的画像。 说实话,这位粗大叔和大众喜闻乐见的俊秀青年相距甚远,其单眼皮细的苹果皮肤,和元朝的帝王是共通的(就像我之前说的,纳兰祖上是蒙古人)。 当然是古代人物画啊……明白。
其实我们不需要考证纳兰是否五官端正,身材玉立。 不是有“腹有诗书之气”的说法吗? 不管“硬”如何,根据其出身、才学、为人的推断,气质之高是绝对逃不掉的。
《容若侍卫小相》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元祖忽必烈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要说这些诸多因素成就了纳兰的传奇色彩,我也有人认为“功不可没”。 那就是他的薄命。 时三十岁的纳兰突然染上“寒病”,送康熙亲命延医的药也没用,七天后“不出汗就死”。
年纪不大的名人,远处有李贺、王希孟,近处有徐志摩、李小龙,外面有梦露、戴安娜王妃。 虽然早世会扼腕,但会让他们永远以风华正茂的姿态活在世界的心中。
纳兰死后三年,父亲明珠因结党营我退位,之后不受重用。 20世纪30年代初张任政为纳兰做年谱时写的,关于明珠的民间记录很少,估计是因为当时的文人害怕被卷入其中。 从《荣太显爵》到避之则吉,侧面反映了明珠的没落。
如果纳兰活得久,看到父亲失节,家人没落,他敏感忧郁的心就会破碎。 就像曹雪芹一样,他坠入贵胄,将以中年的姿态固定在历史上吧。 即使那是产生血与泪,追逐后主的名篇,不也很残酷吗? 的白衣儿子,对纳兰来说可能不是幸运的事,顺便给文青们留下了浪漫的色彩。
纳兰最后的咏唱对象:明开夜合花(摄于纳兰故居)
要说流行文化放大了相门之子纳兰孩子爱情的一面,应该看到更立体的他。 例如,他淡泊荣利,义薄云天。 他对锦衣玉食冷淡,向往着浪荡江湖的自由,曾借过雪花说:“不是人间财富之花。” 这绝不是假惺惺的样子。
尽管他原则上走的是与其身份相符的“正统”道路,但他是满汉民族隔阂很深的当时的广交汉族士大夫,他的挚友“都是一时俊异,世人都说他难以匹敌”,也就是才情卓绝、孤高、失意的人,是严孙、失意的人。
受顾贞观的委托,他甚至冒着触怒天颜的危险,全力拯救了完全陌生的汉族才子吴兆骏,此人在顺治年间触犯了全汉敏感神经科场的不正当行为,被冤狱流放到东北苦寒之地将近20年。
吴兆骏重获自由后,纳兰给他办了“生馆葬礼”——出生时把他留在家里教书,死后为此举行葬礼。 纳兰同情、理解、救助汉族落魄学者,“诚心、倾注”。 因此,他去世的时候,很多没有见过他的人都会感伤地流泪。
据说是纳兰以文会友沈水亭的原迹(摄于纳兰故居)
另外,我想证明纳兰的经验绝不仅限于朱门刺绣、风花雪月。 作为武士,他从皇帝到各地旅行,不用说近郊的宫苑,他还说:“西登五台,北陟医无关山,关临乌拉哈,东南登泰岬,过阙里,过江淮,至姑苏。” 为此,他写了许多边塞语。 宋朝失去了北方广阔的领土,自然失去了制造边疆语的土壤,可以说纳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山一程、水一程,身体向榆关那畔前进,夜深变成千帐灯。 风再多,雪再多,破碎家乡的心的梦也不行,故园里没有这个声音。 ”。 “万丈窈窕人喝醉了,星光摇摇欲坠,归梦隔着狼河,又被河水搅乱。 ”。 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纳兰比较豪爽大气的一面,看到了他的戎马的身影,看到了他的国家感情。 但是,在护卫生活的鞍前马之后,很少发挥才能空之间。
他的朋友说:“在过去的治乱、政事沿革兴恶、民情苦乐、吏治清浊、人才风俗盛衰消长之际,可以指数其理由,也不容易说。 窥见其志向,世人会不在意吗? ”也就是说,纳兰也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不可妨碍侍卫的身份做出妄议的事,只光是光芒四射,“想尝试的才能,是百不一展。 要建设的事业完全不同”。 他在“职业生涯”中所做的唯一事实就是“穿梭龙”,就是对边远地区敌对部落的粗略侦察。 纳兰死后不久,这些部族就归顺了,康熙为此邀请特派团的使者到纳兰的灵前安慰。
这样的人已经很远了。 笔者去年在北京、现在宋庆龄故居纳兰府辗转询问,发现其修复新,连接走廊的展馆是传闻中的里纳兰在文会友沈水亭的原址,两株不显眼的灌木是纳兰亲手种植的明开夜合花。 我问花,你知道你们纳兰容若现在成了文青男神吗? 他们陶醉在春风中,默不作声。
参考资料:
《纳兰性德年谱》(张任政)
《清史稿卷108志八十三选举三》(赵尔巽等,中华书局,1977年)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赵尔巽等,中华书局,1977年)
《清史列传卷八明珠》(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
顾汾祭先生文(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饮水语》)
韩菟《进士一等侍卫纳兰君神道碑》(参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饮水语》)
严孙《成容若遗稿序》(参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饮水语》)
徐干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见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饮水语》)。
《一生一人两人:纳兰容若的话与孤独》(阮易简,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年)。
百家讲坛《纳兰心事谁知道》(杨雨,cctv-10科教频道,年)
《清代大内侍卫谈略》(曹连明,《紫禁城》1994年04期)
《清代侍卫制度》(常江,《社会科学编辑刊》198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