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6字,读完约2分钟
印度《金融快报》2014年1月14日报道称,由于采用新品种,印度的粮食总产量近年来大幅上升,从2009-10年的2.18亿吨增至2012-13年的2.55亿吨。与此同时,印度已经进入水稻、小麦和园艺作物的大生产国行列。由于中央管理的基因库培育的新品种,印度的农业生产力将在未来几年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印度的食品通胀已经连续三年居高不下,国家农作物遗传资源局(nbpgr)将帮助改善关键农产品的供应,以改变通胀状况。印度国家植物遗传资源中心主任班塞尔表示,印度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作物遗传资源局的基因库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农作物基因库,有40多万种农作物种质资源得到了精心保存。保存的种质资源被用于开发新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弱抗逆性和低产。1976-1977年,该局开始在全国收集种质资源,1996-1997年,通过一项特别计划,收集了近10万种质资源。目前,该基因库种质资源储存量达到75万份。
该基因库的种质资源和生物遗传资源包括濒危物种、传统品种和杂交品种的雌雄亲本。其中,水稻种质资源近10万种(约35%),小麦4万多种,蔬菜2.4万种,油料5.5万种,豆类5万种,观赏油料和药用植物1500种。只有15-20种与粮食和营养安全相关的重点物种质量资源。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地下基因库温度为-18 ~-20℃,中期保存温度为-8 ~-10℃。园艺作物的遗传物质储存在组织培养基中。此外,还对遗传物质的中期和长期(5年和10年)活动进行监测。在基因保存方面,15种种质资源享有优先权,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珍珠粟、龙爪粟、鹰嘴豆、芥菜、秋葵、茄子和芒果。
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印度国家基因库的种质资源只与国家科研机构共享。印度农业研究所是农业部下属的主要农业研究机构。国际农业研究机构的副主任帕拉布说,iari已经利用国家基因库的巨大种质资源开发了许多新的作物品种,以帮助农民增加产量和收入。
印度是《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与全球《生物多样性公约》相一致,旨在通过保护、交流和可持续利用全球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来确保世界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