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00字,读完约10分钟
“这是我们最想看的照片!”
4月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看着集体“度假”用的呼吸机和注射泵,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们终于露出轻松的表情。
随着危重病人数量的减少,雷神山医院的两个重症监护室于4月4日合并为一个病房,前来救援医院的472名上海医疗队成员也于4月6日离开中国返回上海。
从3月开始,武汉平均每天有100多名新诊断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病人,住院的重症病人数量从高峰时的9000多名下降到4月5日的231名。
严厉的治疗是一根“硬骨头”,必须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被啃掉,也是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必须被摧毁的堡垒。
住院病人的绝对数量有所下降,但治疗的难度并没有降低。
从3月12日开始,武汉将把危重病人集中在高水平医院和由国家医院组建的医疗队承担的病区。凭借更高质量的医疗资源、更强的专家团队和更详细的管理计划,武汉将推出重症治疗收费。
生命第一,拯救第一。在指定的特护医院的隔离病房里,继续战斗的前线医务人员在开始一生、解决困难问题和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危重病人以及从死亡线上一个接一个地夺回生命时都很谨慎!
集中处理-
最强的团队和最好的设备专注于关键治疗。
“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4月5日上午,38岁的彭先生拖着行李箱走出武汉金印滩医院南五病房,含泪向医护人员告别。
在与死神搏斗的两个月中,彭先生多次病危,成为医院专家多次会诊的疑难病例。经对症支持治疗,气管插管未好转,2月13日金印滩医院夏家安医生团队和湖南省医疗队为彭先生使用了(体外膜肺氧合),并对其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继续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总共为他注入了5000多毫升的血浆,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正常血浆量,最终他得救了!”夏安叹了口气。
千方百计救治危重病人是“医疗第一”的重中之重。
目前,救援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绝大多数新诊断为肺炎的重症患者年龄较大,患有更基本的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极难抢救。为了集中专家和资源,尽一切努力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武汉将新发肺炎患者集中到10家高水平定点医院,开始了重症治疗之战。
把你的手指握成拳头,给它有力的一击。目前,王琛、张伯礼、黄璐琦、巧姐、陈伟等院士团队正坚持一线治疗。得到全国各地支持的高水平重症监护室团队要么继续坚持下去,要么接管新的重症监护室,与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并在此后的生命中展开激动人心的接力。
目前,国家级重症医学科的实力集中在武汉,ECMO、人工肝、血浆置换等尖端适用技术设备也按需使用。
ECMO目前是治疗新诊断肺炎的危重病人的最强有力的武器。疫情爆发后,武汉缺少ECMO,中国也没有生产企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配合下,两架飞机接力飞行近万公里,将16架ECMO飞机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往武汉。各地区、各部门携起手来,从中国派出近80支ECMO部队,向武汉提供紧急援助。
“人生第一是什么?即使不考虑成本,也不怕困难,但只要救援是必要的,就必须提供昂贵的药品和设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医院院长刘继红表示,该医院已经治疗了1462名患者,其中21名ECMO患者已准备好在高峰期使用。
3月30日上午,为进一步集中和优化医疗资源,同济医院广固医院最后132例新诊断肺炎患者被分批转移至同济医院钟发新城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只要有一线希望,医务人员就会尽力而为!
“成功了!”3月21日20时15分,武汉肺医院重症监护室发出欢呼声。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走出病房,向焦急等待的病人家属做了一个“V”的手势。
此前,这位70岁的新诊断为肺炎的危重患者已经休克,只有5%的患者有望成功获救。为了实现这5%的希望,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和内蒙古的12位多学科专家携手使用VVAECMO(支持心肺体外膜氧合)将患者从死亡之手拉回来,并解释“一次不放弃一个人”的含义!
科学治疗-
多学科、中西医结合展示综合优势
“病人便血,出血量已超过3000毫升,情况非常危急!”4月2日晚,在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医院西医院重症监护室,负责病床的医护人员做了紧急报告。
重症监护室广东医疗队主任医师徐远达、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医师高和立即赶到病房。经过紧急治疗后,他们认为需要外科手术来止血。然而,患者正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和ECMO治疗,不适合被运送到手术室进行手术。
医院迅速拉上无影灯,准备好手术器械,开始在病房里进行手术。重症监护室、胃肠外科、麻醉学、消化内科和其他多学科医疗团队共同努力,再次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新诊断肺炎的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多团队、多学科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广东省医疗队队长张诺福表示,这种新的冠状病毒不仅会造成肺部损伤,还会对肾脏、肝脏、心肌等造成损伤。在谢赫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由于病人的严重症状,需要多次进行多学科的诊断和治疗。
在谢赫西医院,负责重症监护室医疗团队整体规划的徐远达将于每天上午8: 30出现在值班现场,参与重症病例的讨论,分析总结病情,及时调整方案。每周我们还将与后方的钟南山院士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
国家支持武汉医疗队接管新冠肺炎病房后,各定点医院逐步建立战时联合医疗服务,先后建立了规范的专家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和诊疗规范。由医疗队和当地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组成了一支联合部队,在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指导下,探索更科学、更准确的重症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第二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将在检查室后召集多学科专家小组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对于这种新疾病,我们没有先例可循。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综合分析,医务人员可以快速积累临床经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努力实现同质化和规范化诊疗。”
同济医院的中法新城医院成立了“插管”、“心脏保护”、“肾脏保护”、“肝脏保护”、“营养”、“心理心理学”、“中医”和“康复”八个小组,协助医疗小组开展多学科联合治疗。
“病人把他们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战斗到底。我们永远不会接受生活的信任!”“肾脏保护小组”成员黄磊和他的小组成员日夜轮流守卫隔离病房,随时准备为病人进行血液透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整合救援力量,成立疾病评估、联合救援、降低死亡率专家指导小组。在李兰娟院士领导下,启动了抗病毒治疗、抗休克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衰竭、抗继发感染的“四抗两平衡”救援战略,同时保持水和电解质的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它还将人工肝、微生态和干细胞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救援。重症监护室的死亡率已经从80%下降到不到15%。
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中西医学不分彼此,各有所长,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可使重症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核酸转阴时间平均缩短两天以上。
武汉活肾山医院内科主任卢辉表示,医院对患者的中医治疗率达到97%以上,对轻、常见病、重、危患者实行“一人一方”的针对性治疗。服药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明显改善。西医的有效治疗方法和中医的辨证论治达到了“1+1 > 2”的效果。
在金印滩医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率领的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接管重症监护室后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3月30日,黄璐琦院士团队收治的158例危重患者中,已有140例治愈出院。
精确治疗-
“一人一案”和“特殊人,特殊护理”显著提高治愈率
4月1日,经过52天的精心治疗,77岁的刘终于出院了。他是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医院第一批新诊断的肺炎患者,也是该院最危重的患者之一。
“我年纪大了,有许多基本疾病。我有1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当我住院时,我的血氧饱和度只有92%,而且我患有老年痴呆症。”支持武汉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特护医疗小组组长卢表示,在对刘先生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他的病情仍然急剧恶化。心律失常发生在2月18日。情况非常紧急!
当时正在车站休息的教授通过视频语音系统指挥病房护士戴立业等人从刘叔叔处取血、取气,注射精确药物,并间断地按压在胸外。我们整晚都呆在一起。”卢表示,新官肺炎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方案需要细化和细化,甚至一天24小时调整。不缺乏呼吸支持、药物支持和营养支持,需要医务人员日夜陪伴。
提前一秒钟掌握疾病的变化给了我们更多成功的希望。为了救治危重病人,有关方面专门开发了一套视频语音系统,开放了隔离病房的内外,实现了病房、工作区和医生住所的互联。即使在住院医生那里,医务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病人的状态,这相当于随时在病人床边进行咨询。
重症和危重病人病程长,难以治疗。需要全面、准确的治疗,尤其是对危重病人的“一人一案”管理。
在武汉的重症监护医院,战时联合医疗服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24小时动态跟踪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检查临界值和治疗计划是否及时和准确的临床测试。与此同时,成立了一个监督小组,重点监测危重病人的治疗情况,以保持治疗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治疗的准确性,我们将每天检查所有危重病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等。评估风险,随时调整“一人一案”的诊疗措施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韩传恩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与李兰娟院士的团队并肩战斗了一个多月。他说,及时发现器官功能障碍的迹象和早期干预是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治疗三分,护理七分”。目前,对于病情发展迅速的危重患者,24小时“专科护理”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除了医疗以外,病人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密切关注。
根据国家健康和安全委员会的最新数据,目前,患有严重和危重疾病的患者中,求助于治疗的比例已从14%上升至88%。
越来越多的新肺炎病房被“清理”,越来越多的医疗队离开武汉回国。在武汉的雷神山医院,32个病房里有2000多名病人。现在只有一个重症病房和一个普通病房,医院里只剩下47名病人。目前,有1500多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成员和当地医务人员共同工作在危重和危重病人的第一线治疗。
责任: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