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发言

“我认为20世纪、21世纪的科学飞速发展实在太快了,所有行业都在飞速发展空之前活跃起来,而且改变了整体的命运。 但是,国内对这方面的各种分解、介绍和记载工作做得非常好。 ”。 今天,《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40周年暨纪念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4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在会上发言时表示:“特别是关于中国科学家贡献的记载分解工作,不够充分,根本混乱。”

杨振宁表示,科学快速发展的记录和介绍工作有很多方向。 一个方向是必须与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紧密地、近距离地结合。 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仅限于粗略的”,没有进一步解体。

杨振宁列举了自己的老师吴有训先生的事例。

吴先生是西南联大物理系的重要人物。 20世纪20年代,吴先生是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的学生,帮康普顿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

“我不知道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谁发明了名词“康普顿——吴效应”,但我从没在国际文献中看到过这个名词。 ”。 杨振宁说:“试图表彰吴先生工作的人发明了这样的名词,所以其他人引用了。 这是对历史的不忠,对吴先生的尊敬,也是对中国年轻人的误解。 ”。

杨振宁还谈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

20世纪80年代,杨振宁与李炳安合作,对中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正电子产生和正电子消失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追溯研究。 “赵先生晚年看了我们的复印件,听说他知道了为什么他当时的重要工作没有得到国际的承认。 ”。

关于正电子的产生和正电子的消亡,赵先生于1929年前后率先通过实验取得了准确而重要的结果。 杨振宁说,当时还是研究生的赵先生,和另一位“大牌”物理学家的工作思路一样,结果不同,但由于“咖啡位”的问题,赵先生的工作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实际回顾一下,“大咖”实验不慎重,数据有矛盾之处,赵先生事业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未得到评价。

“我很自豪。 我和李炳安澄清了这件事。 ”。 杨振宁说:“但是这样的工作还很多,没有人做。”

杨振宁认为,对于科学迅速发展的记录事业,另一个重要方向是通俗的介绍。

他遗憾地说:“我没有看过用中文写的、中学生、大学生和普通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书,通俗地介绍原子弹在世界所有国家迅速发展的过程的书,我认为是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但没有这样的书。”

“每年都有数百万毕业生必须找到道路,我认为科学史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 杨振宁呼吁,学术界要努力向年轻人定位科学史研究和科普方面的工作。

这次座谈会由国家创新与快速发展战术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信杂志社共同主办。

《自然辩证法通讯》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也是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1978年,经邓小平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创办并设立了《自然辩证法通信》杂志社。 知名哲学家、经济学家在光远担任首任主编,知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担任首任社长。

40多年来,《自然辩证法通信》一直代表着我国科技哲学等相关学科行业的最高学术水平。

来源:印度时报中文版

标题:“杨振宁批国内科学界这一乱象:一塌糊涂 误导年轻人”

地址:http://www.yqjqqwc.cn/ydxw/2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