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7字,读完约7分钟
唐代画家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画,特别是重大主题素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有被称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这部作品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绘画早期作品。 作品名为“历代帝王”,但保存的画面中只拍摄了唐代以前的历代帝王十三人和他们身边的各种侍从四十六人。
帝王的形象来自哪里?
这13位帝王表情不同,衣着也不同。 右一位是前汉昭帝刘弗陵,他是汉武帝少子,在位13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享年21岁。 画面上最后一位皇帝是隋炀帝,在位14年,公元617年,与宇文化发生“江都兵变”,将其绞死。
如果《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阎立本,南北朝可能与隋朝时期的图中帝王阎立本有缘目睹。 但是,这不过是历史性的事情的可能性,现实中阎立本看不到这么多历代帝王。 对于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等两汉三国帝王,以及西晋时期的晋武帝,阎立本无论如何也无法亲见。
东汉光武帝刘秀
更何况,按照现在的学术解体认定,《历代帝王图》实际上分为不且期创作两个部分。 其中,前汉昭帝至陈宣帝段为北宋后补,陈文帝至隋炀帝段创作时间较早。 因此,《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否为阎立本,在学术上也备受争议。 毕竟,阎立本在北宋之后,不可能继续创作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
如果《历代帝王图》的作者不太可能目睹画面中的这些帝王,那么他创作这些帝王像的根据是什么呢?
姚思廉在《陈书》中陈后主说。 “后主生深宫中,长夫人之手,属于邦国疹。 最初的恐惧贴上危险,常常有哀矜的敕令,后来有点安集,有复杂的卖淫奢侈之风。 宾礼诸公,只靠文酒,亲生近群小,都委以衡轴……政刑日乱,尸素盈朝,荒成长夜饮,孒宠艳妻罪,垂危,众叛亲离。
陈后主
从图上的人物形象来看,陈后主穿着辩服,其颜色白皙,粉红色浅,戴着黑鹿皮瓣冠,身材矮胖,皮肤白皙,右手托在下颚处有点文弱的状态。 这个神态和史书对陈后主的记载差不多。
与陈后主鲜明的是他周围的北周武帝宇文邛。 从画面上看,周武帝穿着黑色达内服,加冕,浓眉大眼,长胡子,体格魁梧。 这幅画像的描写和《周书》对周武帝的叙述很吻合。 “沈毅有智谋……号令惠惠,唯意归政。 群下危服,没有不肃然起敬的……校兵读武,走在山谷里,履行勤劳的痛苦,所有人都受不了……对于征伐的地方,可以鞠躬,做出性和决断,断绝大事。 ”。 周武帝统治时期,扩大府兵制,完善均田制,重用关明政治集团,实行表面鲜卑化和实际汉化的政治措施。 575年起兵北齐,577年将其消灭,统一中国北方。 如此英明的神武君,所做的和画面人物的气魄一样。
陈宣帝
因此,《历代帝王图》的作者虽然没有见过图中出现的帝王,但可以大致推断,人物的面孔和气质的描写,是按照历代帝王在位期间的历史事实和史料的记载来描绘的。 虽然人物的面孔是虚构的,与实际人物有一定的差别,但画面与这些帝王展现出的历史气概一致。
另外,仔细看看画中人物的服装,大多是唐代风格。 威利在《历代帝王图服饰探析》中,《历代帝王图》中描绘的13位帝王中,有7位身穿加冕服中的大衮服。 从汉武帝刘秀到隋文帝杨坚的七帝王大约有600年的差距,《(历代的)帝王图》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所属时代描绘其服装,他们的服饰都差不多,基本上符合《旧唐书舆服志》(的记载)。 ”。 一些侧面说明了这幅图最有可能是为唐代制作的,也证明了作者是依靠想象画出这幅图的。
帝王服饰模式图
谁画的《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的作者是否为阎立本,目前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阎立本所作,首先是北宋名臣富弼对这部作品的题跋。 那说:
“阎立本家世善丹青,故文艺之外,□□□□□□甚□过之,正观中时主爵郎,图此列帝像,大特□妙观,其容止有(旁有小字“特殊”)别尊卑异宜,固非凡画工所□偷窥其中域,, 「
这个题跋是作品画心之后,绢本做的,但是损伤已经很严重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题跋的第一个字,已经无法辨认,第二个字是“过”。 很明显,这个标题蛮横的前面部分已经丢失了。 另外,因为时间长,标题蛮横破损严重,很多复印件难以辨认或者脱落。
富弼现存题跋的“健康”状况和这张图的情况很相似。 该图在流传过程中严重破损,多次修补裱糊。 根据波士顿美术馆的官方提示,这部作品从右向左,是第二、三帝。 第四、五帝; 第六、七帝; 第七、八帝; 九、十帝之间有五处隐约可见的断痕。 这表明这部作品的重新裱装需要重新裱装损坏的几个部分,最终形成今天的样子。
北宋之后,这部作品有序流传,作为阎立本难得一见的绘画作品,这部作品也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我们不太能想象这部作品经历了怎样的惨祸,最终变成了今天。
历代帝王图心
回到题跋和画面本身。 关于这幅图的作者是否为阎立本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富弼作为最先肯定这幅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的人,其根据是什么? 今天好像不太容易解释。
也许富弼时代离唐代时间不远,有直接记录可以作为证据。 富弼的题跋直接影响了后世学者对这幅图作者的认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幅图的作者被认为是阎立本。
今天,学术界对该图作者的归属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一,作者是阎立本其二,作者是郎余令。 其三,作者作为杨褒认为,这张图是杨褒的典范。 三种观点中,阎立本、郎余令尤为突出。
关于阎立本的说法来源于富弼,其后为历代鉴藏者所使用。 郎令佑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唐代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初唐时,郎余令曾画过历代帝王画像。 其文为“郎余令、才能名、工山水古贤、为佐郎。 写《古代帝王图》,史传记载,想象风采,有时精妙。 ”。
张彦远与阎立本生活时代重合,《历代名画记》也是中国古代书画史研究的重要史料,非常可靠。 另外,郎余令本人对上一代的历史极为了解。 魏征受命编纂《隋书》,他的手稿是郎余令所的着作。 关于郎余令,《旧唐书》中写道:“孝敬在东宫,余令继承梁元帝《孝德传》,撰献《孝子后传》30卷,见嗟重,疲撰作佐郎,病死,时人甚嫌。” 郎余令死于唐太宗初年,他在未完成的《隋书》中有修史取经的治史构想,在《旧唐书》中他奉献的《孝子后传》,也大致是这一构想的体现。
郎余令对历史非常熟悉,《历代帝王图》中的人物形象虽然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身份,但基本符合历史书上记载的情况。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一句话叫“史传想象风采,有时称精妙”,他确定郎余令对历代帝王的描写是根据史料的记述。 这种创作方法,应结合郎余令写《隋书》时的出发点,《历代帝王图》具有谏言帝王的创作意图。 当然,这些也符合中国古代早期绘画的创作动机。 因此,美术史家金维诺认为郎余令才应该是这幅图的真正作者。
关于《历代帝王图》的作者到底是谁,现有的资料,维持着以前流传下来的观点,也就是说认为阎立本是这幅图的作者,可能更为慎重。